奥数大冒险
历时4个月,和 Andy 合作的 App 奥数大冒险 终于发布。

服务器用 Python 实现、客户端暂时只有 iOS 版;Andy 完成了对数学教育现状的研究并设计了所有关卡内容;同时感谢他妹的帮助:制作 UI 图片。
目前1.0版本发布的内容功能尚不完全,关卡内容也只完整完成了3年级部分。
功能规划:

奥数大冒险
历时4个月,和 Andy 合作的 App 奥数大冒险 终于发布。
服务器用 Python 实现、客户端暂时只有 iOS 版;Andy 完成了对数学教育现状的研究并设计了所有关卡内容;同时感谢他妹的帮助:制作 UI 图片。
目前1.0版本发布的内容功能尚不完全,关卡内容也只完整完成了3年级部分。
功能规划:
为学习和测试, 第一个个人 app 逐步完成, 很欣慰第一个不是计算器.
这是一个简单的放置型游戏, 老板黄鹤跑路之后, 你就只能卖包包生存; 但你想逆袭, 想干掉lv!
购买录音机可开启魔性的加速模式.
据小学课本
说,1752年6月,本杰明·富兰克林用风筝将电从云中引到地面,人类正式开始使用电力,从电人开始。
1801年,有记录人类开始尝试利用电力照明。 1880年,爱迪生在多个国家多个专利诉讼后,发明了电灯泡;1906年,爱迪生的通用电气具备了廉价制造钨丝灯泡的能力,钨丝电灯泡被使用至今。
1866年,西门子公司完成了人类第一台发电机。如果不考虑法拉第圆盘等科学实验的话
1882年,爱迪生电灯公司在伦敦建立发电站,安装3台发电机,可以为1500个16瓦的灯泡供电。
人类开始了在点亮夜晚的道路上蹒跚前进,期间发生了无数的故事,包括但不限于爱迪生使用各种卑鄙手段打压特斯拉的交流输变电。
今天,我们拥有从柴油发电机到三峡大坝各种大小的发电设备;从要取缔的小煤电到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;通过交流输变电系统传遍大地,点亮了水立方和整个夜空。
发输变电技术只由少数人类和公司进行运行维护,对于非洲以外的世界大部分人类而言,电力是插座里面的东西,按需使用,抄表付钱。 除了个别机构很少人维护自己的发电系统了,人类用电从发电用电一体逐步演化成集中发电、专业输变电、到处用电的格局。
电力,从高科技变成流行,然后时髦,然后逐渐变成生活必须品;电力公司,也从新潮企业变成了基础设施。
####然后
1941年,人类发明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设备(ABC,用于解29元线性方程),开始了利用电力(而不是年轻科学家+纸笔)来提供计算能力的征程。
1969年,NASA 拥有的全部算力远低于你手中的设备,NASA 利用这些算力将人发射上了月球,而你用它发射小鸟来打猪。
伴随着民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,大家都拥有自己运维的计算能力,而这些建设运维能力逐渐离开了业务中心,不再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或竞争力。逐渐有人希望能专注业务,不想再花费精力在算力维护上,就像不想费精力去自己发电。
1983年,SUN 提出“The Network is the comouter”。
2006年3月,亚马逊推出了商业化的EC2弹性计算云。
云计算开始了全世界迅猛的发展,按量付费集中提供硬件基础设施(IaaS)、软件平台(PaaS)、乃至全套可用软件系统(SaaS)等帮助用户摆脱麻烦并开始产生规模化效应。而在中国主要是“云计算中心”房地产业务。
####最后
电力从一开始只能电人逐渐发展成可以提供庞大算力的天网体系,可能是为了纪念将电力从云中引入人间,我们将这种模式命名为了云计算。
受微信帖子影响做的开源硬件, 主要原因是原作者不卖了…只好自己动手.
这个按钮做好了以后一直没遇到参与什么重大活动的机会, 主要曾用于在 iMac 上触发命令:
1 | say "救命啊,我被关在电脑里啦!" |
招聘越来越难, 或者说招聘到好人越来越难. 终于超过了底线 - 一个好人也找不到了.
今天又看到了夫子被人问”你哪个学生比较爱学习?”的时候的回答, 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无奈和凄凉.
[论语][雍也]
哀公问:”弟子孰为好学?”
孔子对曰:”有颜回者好学, 不迁怒, 不贰过, 不幸短命死矣. 今也则亡, 未闻好学者也.”
不幸短命死矣…… 唉~
曾经的兄弟们都是凭爱好去学习的; 如今, 新人都是找各种理由不去学习. 谎称完成了学习任务, 却连资料第一页上面的概念都没听说过的人有之; 不学习, 技术考核不通过就说安排的学习任务其实工作中完全用不到的有之; 不学习, 技术考核凭想象乱说的有之, 这是什么样的自信啊!
子曰:
中人以上, 可以语上也; 中人以下, 不可以语上也.
老子曰:
上士闻道, 勤而行之; 中士闻道, 若存若亡; 下士闻道, 大笑之. 不笑不足以为道.
看来, 是我错了. 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”有教无类”, 还狭隘地以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教育成人才.
不打算再浪费时间了, 大家”修行在个人”吧.
虽然虚拟机重新启动非常迅速, 但是总是有各种的理由不愿意重启.
实际上操作系统基本都支持动态增加(和减少)磁盘的, 只要硬件支持动态增减, 系统基本都没问题. 常见的服务器热插拔硬盘; PC上我也经常直接插拔硬盘进行处理, 除了个别情况外也都可以识别 - 原理上硬件是没有设计用来这样操作的, 风险自负.
在开机状态下, 虚拟化环境中虚拟硬盘不止可以动态增减, 单个磁盘的容量也可以变化 (嗯, 大部分还只支持增加). 然后在虚拟机操作系统里面进行后续操作就可以了, 这部分操作其实和在真实(支持硬件热扩展)的服务器上操作是一样的:
###Windows
Windows环境直接调整好磁盘后, 进入磁盘管理器进行处理即可, 如果磁盘管理器未发现变化就刷新一下.
###Linux添加硬盘
echo "scsi add-single-device 2 0 1 0" > /proc/scsi/scsi
cat /proc/scsi/scsi
会发现设备多出来了, 到/dev下面也能看到新的设备###Linux扩展硬盘大小
echo "1" >/sys/class/scsi_device/2:0:1:0/device/rescan
fdisk -l
确认一下系统已经识别了硬盘的容量变化以及当前分区情况fdisk
手工计算并调整分区表. (如果用了LVM的话, 用相关命令调整逻辑分区)resize2fs device
因为计划升级到全画幅, 从无敌兔时代一直等待升级版, 无敌睡发布后即找机会入手. 和参数啊样片啊神马的倒是没有任何关系.
入手2周, 不爽的地方如下:
用上手感觉比较舒服的一些地方:
关于那些参数上的进步, 其实用器材的人, 目的用途不同, 需求也不同, 自然感受也不同. 我的感受: